常常会听到有一些朋友会跟我聊,就是说不知道为什么,常常会有很怕欠别人的感觉。比如说,如果别人送自己礼物,自己就会很紧张,觉得说我一定要回报更好的;或者是说收到了一些别人的照顾、请客或是干嘛,都会觉得不好意思。然后我们就会在柜台看到:“这次我出啦!”“哎呦,不要啦,我来!”然后我们就会看到会有那个推来推去的账单。
小时候,你在看到亲戚,或是妈妈的朋友、爸爸的朋友,他们在那边推账单的时候,我们都曾经想过:“不要成为这样的大人!”但很有趣,当你长大之后,你就也会在做这样的事情。
可是我听到有更多朋友是,他不是只有这些表现的、这些动作而已,他是在心理上就非常容易有亏欠感。
甚至在有些时候,我会有一个状况是:我今天在跟别人互动的时候,我都照顾别人,我会付账单,我会干嘛,我做得面面俱到。可是今天如果其他人不会对我这样的时候,我就会开始觉得心里有点不是滋味,感觉不太舒服。
例如说,朋友来我的县市找我,我就觉得:“今天我是东道主,所以我就应该要全程,所以我就应该要全程把钱都出完,然后尽量陪他去哪里玩。”可是今天我去他的城市的时候,我发现他不是这样对我的,他并没有每一餐都出,或是他并没有这样子从头陪我之类的。我当然可以理解,他有他的事情,他也会有他的困难。可是不知道为什么,我就是会有一点失落,甚至会有一些不是滋味。
那很好玩的地方是,很多人都说:“我今天如果是一个不安全依附的人,我好想遇到安全依附的人,真想知道遇到安全依附的人会怎么样?”好玩的地方是,有时候你是不安全依附的人,比如说你就是这种很怕欠别人的不安全依附。对,很怕欠别人的人,大部分是不安全依附。为什么?因为我基本来说,不太有那个弹性可以让别人照顾,所以我尽可能做到面面俱到,不要欠别人,以免我欠别人的时候会引发焦虑。所以我没有跟他人很安全地连结,让我觉得说今天被照顾是一件安全的事情,所以我一定要把事情做好做满。
这种人遇到安全依附,真的会觉得很安全吗?不一定。因为安全依附就是那种:“其实这个不用,我出就好,我可以自己出。”那你说:“不用不用,我来出。”安全依附就:“喔好,因为你要出嘛,就给你出。”就是对于很多安全依附来说,他在跟人的互动上弹性跟柔软度其实是比较高的,他不会很容易在这里面感觉到焦虑。因为:“你帮我出,我就会觉得很不好意思,我会很担心你会怎么想我,所以我就要赶快跟你一起抢账单。”有些安全依附不会有这个问题,因为在他的世界里:“我不用靠照顾你,去得到你可以喜欢我。可是相对地,如果你愿意照顾我的话,我觉得那也很好。”所以这件事情不会变成他一定要去在人际关系做些什么的功劳。
因此,有些不安全依附的人,如果你是做好做满的这一种,你遇到这样的安全依附,你说不定会觉得很不舒服:“奇怪了,每次出去,我说要出,你还真的就让我出,你至少客气一点会说:‘那不然下一次我来出好了。’这样子。”但是对于有些安全依附的人,可能会觉得这个就是:“你自己决定的啊,是你的选择,你的界线。”有些人就会觉得有点受伤。
有一位在讲家族理论的有名的心理学家叫做Bowen,他有讲到一个“自我分化程度”,也就是我们刚刚在聊到的,你是焦虑依附、逃避依附,还是安全依附。你跟他人的分化程度,就是界线程度越高的人,你会很容易跟你分化程度差不多的人在一起。也就是说,不安全依附的人,有时候跟不安全依附的人在一起,比较舒服。这没有好坏,那就是简单地说,你遇到很怕欠别人的人,跟你一样都很怕欠别人,你们两个人在一起相处,会不会比较愉快?超愉快的!“不好意思,这一餐我出。”他就一定会讲:“那没问题,下一餐换我。”多好!世界就和平了,大家都好,一人一半。
那回到我们今天的重点,那就是如果今天我是一个很怕欠别人的人,那为什么我会这么怕欠别人呢?
首先第一件事情是,我觉得是文化的影响。文化影响,基本来说就是很群体,而且是很需要考虑别人的需求,不能随随便便就是占别人便宜等等的这种个性。使得我们有很多人的父母,基本来说就是走这个性格,就是他可能很小的时候就会跟你说:“要小心,不要给人添麻烦,不要造成别人的困扰。”因此,长大之后会很习惯自己把事情做好,不要造成别人的麻烦,就会成为我们一个下意识尽可能去做到的一个标准跟准则。但标准跟准则这件事情,如果变成“我应该,不要造成别人的麻烦”,它会遇到一个小小的困扰,那个困扰就是:这个准则会没有弹性。也就是说,我会非常害怕需要人家帮忙的时刻。而只要需要人家帮忙,我可能就会认为我造成了人家的麻烦。你看,我需要人家帮忙,人家愿意帮我,跟我是造成别人的麻烦,这两件事情其实不是对等的。可是当你把这个东西变成“你应该”的一个准则,从小到大被洗脑一定要这么做的时候,它就很容易被相对应,就是“我需要人家帮忙,我就造成了人家的麻烦”。这两个东西鼓励大家可以思考一下。
再来第二个,我认为这是最重要的因素,那就是父母有没有余裕。在中国的文化里面,其实有看到很多人,在成长的过程中,父母是非常非常忙碌的。我曾经听过一个故事,那个女孩她本身是单亲,因为妈妈要一边工作,一边抚养她,所以非常非常地辛苦。所以她从小就学会了不要造成妈妈的困扰,她要把很多事情照顾好,甚至她有其他的兄弟姐妹,她也要去照顾他们,让妈妈不要烦恼,因为妈妈已经很辛苦了。所以我们要懂事、要听话、要帮妈妈想好,让妈妈不要有后顾之忧。这是一个非常懂事的状况,可是这代表着我们在很小的时候,就把我们的力气放在照顾他人的情绪里面。在我们心理学会讲到一个词就是“亲职化”,也就是说我们需要成为一个大人,去照顾跟符合父母的需求。于是我们自己的感受,跟我们在认识这个世界会有的、可以自然表现的感受跟自我表达自己的这个机会,它其实某方面就被剥夺,因为我们已经很习惯要尽可能地先以他人的感受跟需求为主。
那么,在我遇到需要以自己感受为主,跟以自己需求为主的时候,我就会觉得我做错事。再加上以他人的需求为主,去照顾他人,是我展现自我价值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嘛!因为我只有这么做,我才是乖的、是对的、是正确的。所以今天当我需要被人家照顾的时候,我需要被人家帮忙的时候,我就会觉得我做错事了,别人一定会觉得我很麻烦。因此,我的自我价值其实是比较低的,因为我不敢让别人花时间在我身上,因为我怕我造成别人这样的麻烦的时候,我可能会被嫌弃,我可能会被说不好。这其实是跟我们小时候的经验很有关系。
所以,当今天一个孩子他能够有机会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,他可以自由地生气,而不用担心他会因此失去父母的爱,或是被抛弃,甚至被冷处理或是用情绪惩罚,我觉得这是一个父母可以带给小孩最好的礼物。所以这也是一个小孩能够比较自由地发展自我,让自己的情绪能够表达跟被理解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。